- 手机:010-60758989
- QQ:
- 联系人:
-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昌平科技园
办学理念:
·学校使命
为了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
·学校定位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能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级人才。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自强不息。
办学特色:
“311 就业导向教育模式”
根据学校办学使命和定位而独创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与职业要求完全对接的就业导向专业 课程体系和素质训练体系。
能力本位的教学过程
学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造就为教学特征,全面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就业上岗、团队合作、批判 思维和终身学习等五种能力。
全程化职业素质训练
学校实施个性化的学生职业取向指导和全程化的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 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关心”。
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确立学校质量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学生能力标准,以严格的教典、课典、学典、评估典和健全的教学过程跟踪评价机制,全面保障教学质量。
十大工程:
一、文化建设工程
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贯彻学校使命、愿景、校训,树立优良的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
二、教学改革工程
构建与实施具有我校创新特色的“311 就业导向教育模式”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质量保障工程
建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使教学过程的管理日益科学、规范和严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四、师资队伍工程
培养院长梯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引进专业带头人,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完善报酬 与绩效奖励制度。
五、职业素质工程
不断完善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配备、训练设施建设,营造适宜 我校教育需要的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体系。
六、校风建设工程
通过校风建设,使学校形成文明高雅、积极上进、活泼严谨、勤奋学习的校风。
七、精品课程工程
逐步使学校骨干专业每个专业都有 1-2 门核心课程达到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的标准,每个骨干专业都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教材,部分优秀教材能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八、就业工程
通过实验、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使学校各专业实验实训条件都能满足教学需要。
九、信息系统工程
完善校园信息化系统与平台建设,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十、科研突破工程
选择可突破的重点领域,设立研究机构,组建研究团队,给予经费支持,取得突破性成果。
“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简介
一、“311 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的概念
“311 就业导向教育模式”是吉利集团、北京吉利大学董事长李书福根据多年的办学
经验,依据北京吉利大学办学使命和定位而独创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按照职
业岗位能力需要,以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就业上岗、团队合作、批判思维和终身学习等 5
种能力为目标,以学生参与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校企联合培养为依托,旨在培
养解决问题能力强、专业应用水平高、职业素质好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二、“311 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的实现方式
“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中的“311”指的是通过 3 个标准“学校质量标准、教师专 业标 准、学生能力标 准”和 1 个“专业课程体系”、1 个“素质训练体系”来实现的一种人
三、“311 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的模式特征
就业导向、能力目标、学生主体、项目训练、注重应用、素质发展。
就业导向:培养目标、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设计要以市场和岗位就业为导向,企业单位高层次 技术和管理专家要 参
与到设计工作中来;要强化职业 通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岗位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变化;积极促成学生入学
就与企业单位签署就业协议,与产业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到企 业单位顶岗实训,使所学知识与上岗就业所需技能完全接轨。
能力目标:知识不等于能力,且有些知识容易过时,所学知识也未必能与就业选择
一一对应。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应是“知识目标”(即知识传授、知识积累),而应是学
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不能传授的,只有通过训练,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北
京吉利大学的教学方针规定学校是要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就业上岗能力、团队合 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项目训练:就是 通过让学生模拟做未来 就业岗位上的工作任 务 进行训练,通过 到企 业单位顶岗工作来训练,通过到社会中去实践进行训练,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练就 5 种 能力。所以教师要知道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教师上课不再是讲授一本书。
学生主体:以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含义是: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生
学不会就意味着教的无效、教的失败。因此,教师要从“教完课程”向“教会学生”转变,
从教师“讲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转变,从“单向传递”向“学生参与”转变。上述 3 个转变的载体就是学生参与的项目训练。
注重应用:所有课程应选用优质、最新、实用性强的教材,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考核 评估的比重,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应占总学时的 30% 以上;加大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外实训和毕业实习管理。
素质发展:职业素质训练:要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
品格,成为善良、守法、诚信、有社会责任感、有团队精神和勇于进取的公民和专业人才。
四、“311 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的教学指导方针
教学活动:从“教师中心、学科本位、以教为重”向“学生中心、能力本位、以学为重”转变。
教学过程:体现能力目标、项目训练、学生主体等 3 个基本特征。 教学管理:在改革中调整和规范专业设置、优化和稳定教学计划、理顺教学秩序、严格学生管理,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活动和过程加强管理、跟踪、 检查、督导与评价。
管理方式:从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从手工向信息化转变。